当最传统的农牧行业遇上互联网,如何撞出 “火花”?在物联网、大数据这些时髦概念的冲击下,养猪业能否迅速融入,并接纳这个全新的互联网+时 代?11月15日,记者带着问题与互联网+O2O产融战略顶层设计落地专家罗百辉进行了深入访谈,他认为我国养猪业必须走互联网1.0、2.0、3.0并 行道路,着力推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全面实施“互联网+”创业创新科技行动。
作为传统行业,养猪场受疫病净化、污染排放的限制,很多坐落于偏远郊区或山区,而且猪场工作人员结构偏大,对互联网的认知度低,这是猪场的普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互联网的融合会遇到阻碍,对此,您有何看法 ?
罗百辉: “互联网+”的核心是匹配,是对资源进行有效的供需匹配。资源如果得以最大效率的利用,科学发展观就成为一个可落地的价值主张。资源掠夺式的粗 放式资本主义就得以成功摆脱。“前工业时代”是个性化生产,以手工作坊为主。“工业时代”是大规模生产,以流水线为主。
“互联网时代” 是个性化智能化的大平台生产,它带有一丝手工作坊的影子,故而工匠精神抬头。大平台生产还能够达到个性化,就必须智能化的匹配。大平台是一种中介,但和过 去的中介不同的是,大平台这种中介并不依靠阻隔供需双方形成信息不对称来赚钱(俗称差价),而是靠有效匹配来获取利益(其实是佣金)。
在历经千人一面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之后,一个更能满足供需双方的个性化的大规模生产,随着互联网的极大渗透,已然到来。正如罗百辉在《新商业思维》里提到 “无处不在、无中生有、无可比拟、无缝对接、无限卓越”五无理念,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无所不在的网络与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 共同驱动了无所不在的创新。
“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传统行业了,更会同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 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推动了创新2.0时 代的智慧农场新形态,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猪工场新常态”。
这种新常态下,我国养猪业必须走互联网 1.0、2.0、3.0并行道路, 对偏远山区而言,需要进行互联网1.0补课、2.0普及、3.0示范,比如互联网1.0补课可以用移动互联网(手机、APP、微信等)自觉学习养猪专业知 识和技术,互联网2.0通过移动互联网从事微商城操作、“猪买卖”,伴随电商下乡与时俱进,条件成熟的可以搭建“猪生态”圈的3.0建设,进行绿色营销, 为社会提供健康绿色的“猪饲料”、“猪产品”,与此同时,互联网渗透与电商下乡会像清晨的一缕阳光撒遍每一片乡野,照亮每一个“猪梦想”。
稿件来源:猪 e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