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行业知识详情

【使命】甘肃省博物馆的十六大镇馆之宝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汉青铜器。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也同是青铜艺术的奇葩。这件青铜作品,作于公元220年前后,高34.5厘米,长41厘米。制作的铜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性。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使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都叹为观止。同时它也象征着华民族的脚踏实地勇敢创新积极进取的伟大民族精神。

  02

  莲花形玻璃托盏元代

  莲花形玻璃托盏,元代,出土于定西市漳县汪氏家族墓群之汪惟孝墓,盏高4.9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3.4厘米;盏托高1.2厘米,口径15.2厘米玻璃熔模压制整体呈普蓝色 晶莹润色纯正内含少量气泡不甚透明。分盏和托盘两部分组成。托口浅盘状内凹折 八瓣莲花形边沿,底。盏为花口由七瓣 上仰莲组成弧壁 有七条弧棱出筋 底饼状假圈足。此件托盏造型华美完整成套 颜色高贵,是古代玻璃制品的瑰宝。

  03

  鲵鱼纹彩陶瓶仰韶文化

  鲵鱼纹彩陶瓶,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天水市甘谷县西坪出土,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口长颈底,腹上部有双耳,颈部有堆纹一圈。瓶腹绘黑色人首形的鲵鱼图样,一双短臂向外伸出,全身为斜格纹,尾部弯曲。

  04

  八思巴文虎符圆牌元代

  八思巴文虎符圆牌,元代,通高18厘米,直径11.7厘米,重249克。圆牌为铁质,文字为银质。两面镶嵌凸起的元朝官方文字八思巴文正体字五行,一正一反,意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如不钦奉虔敬,治罪。制作工艺精细。这面银字圆虎牌,是朝廷或者诸王公为军情急遣使者所用的信物。

  05

  彩绘木轺车西汉

  彩绘木轺车,汉代,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马高88.2厘米,长78.8厘米;车高95.2厘米,长96.5厘米;俑高33.6厘米。由舆车伞盖御奴和马组成。舆车有双辕,双轮各有辐条16根。御奴跪坐,作双手持缰状,以黑白两色勾出眼鼻及冠服。马用红白黑三色彩绘,头部有铜当卢兽面饰衔嚼一副,颈上套轭。据汉代制度,此车为六百石至千石的官吏乘坐的车。

  06

  彩绘木雕博戏俑西汉

  彩绘木雕博戏俑出土于武威市磨嘴子汉墓,以其精绝的构思和卓越的雕技而享有盛誉,绘木雕博戏俑由两个跪坐老者和一棋盘构成。松木雕刻。一俑高29.1厘米,宽15.5厘米;一俑高26.7厘米,宽14.6厘米。棋盘长29.2厘米,宽19.3厘米。二人玩的是一种名为六博的游戏。匠师以简单明快的艺术造型,刻画了两位老者全神贯注的博弈,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对弈时蓄势待发的场面。

  07

  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唐代

  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唐代,武威市天梯山石窟,坐佛高130厘米。全跌坐,圆髻广颐,长眉细目,嘴唇紧闭,右手扶膝,左手施禅定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梯形折出。沉思的神情,雍容的体态,流畅的衣线,表现出恬静的心境。彩绘虽已斑驳,但不掩盛唐时期佛像圣洁安详的神韵,同窟的菩萨立像,身姿优雅,气度端正。左侧胁侍菩萨高183厘米。头挽垂环髻,发绺披肩,面庞圆丰,秀目微睁,神情超脱又露严正。体着紧身束带天衣及贴腿长裙帔巾自肩部横垂两道于膝下,右臂曲举,左臂下垂。右侧胁侍菩萨高180厘米。发髻耸起,余发成三绺垂肩,曲眉丰颐,神情恬静,庄严而不失妩媚。左臂曲至胸前,右臂下垂。宽披帛自双肩垂落至腋下,羊肠裙层折贴腿,柔和的线条完全同丰肌秀骨的身姿相应合,影塑技术已臻完善。

  08

  报父母重经变图轴宋代

  报父母重经变图轴,宋代,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画面高182厘米,宽127厘米。画心绘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并坐说法,上部绘七佛七宝及仙山楼阁等。下部有十弟子十二菩萨分列两侧供养。图轴绢地敷彩,绘佛菩萨和僧俗人众等110多人,人物形象生动自然。经变故事分列在说法图两侧,以经变画常用的连环画的形式展开,一个情节一幅画,有15幅。它们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用山石分隔,每幅画的右侧或左侧都有墨书题榜,说明所画内容。是内现存的幅面较大且有纪年的一帧绢本佛教故事画。

  09

  金棺银椁铜匣舍利瓶及石函唐代

  金棺银椁铜匣舍利瓶及石函,唐代泾川县大云寺出土,此套舍利容器5件,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层层套置而成。最外层为石函,高42.5厘米,长50.5厘米,宽49.5厘米。由质地坚硬的灰色大理石制成,方形覆斗顶,顶上正刻方格,格内刻大泾川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阴文隶书,书法遒劲有力。第二层为铜匣,高12.3厘米,铜匣形同石函。通体鎏金,錾刻忍冬纹,盖顶嵌一银质莲花,十二瓣,莲花心镶一桃形银珠。盖与身之间背面安装二个银质合页,正面安装三个花瓣形银扣,挂鎏金铜锁钥。第三层银椁,高9.3厘米,长10.7厘米,宽8.4厘米。覆瓦式盖,通体錾刻缠枝忍冬纹,两侧各安装两圆环,底座呈长方形,四面有勾栏座一,空间镶嵌菱形花纹。第四层金棺,高6厘米,长7.5厘米,宽6厘米。形同银椁,棺盖及棺身用金片珍珠绿松石镶嵌成大莲花,围又饰以金片组成的莲花,莲蒂莲叶均对称。银椁和金棺下面的垫座及四贴有以五瓣梅为图案的织锦。金棺内有一檀香木隔板。金棺内置一玻璃瓶,长颈圆腹底,白色透明。内装舍利14粒,形如米粒,质似珍珠,间有人工所穿的孔。瓶上盖古铜色丝质帕。全套作品精巧华丽,光彩夺目,反映了盛唐时期金银器制作的高巧水,也是佛教艺术的珍品。

  10高善穆石造像塔北凉

  高善穆石造像塔,出土于酒泉市石佛湾子,年代为北凉。甘肃省博物馆资料显示,塔高44.6厘米,底径15.2厘米。材质为黑色砂页岩质,基座已佚。塔高44.6厘米,基座底径15.2厘米。黑色砂页岩质,塔基已佚。基座之上为八面形的塔基,刻出供养菩萨八身,七身立式,一身端坐莲台,各像左侧上角刻有八卦符号。塔基上为圆柱覆钵形塔身,塔身下部刻隶书发愿文与增一阿含·结禁品,三十六行。上顶瓶形覆钵,覆钵开八个圆拱龛,七个龛内刻禅定坐佛,一龛内雕交脚弥勒菩萨。佛像皆着通肩服装,作禅定相,后有项光,背光。菩萨着宝冠,袒上身,有颈饰,臂钏,下着裙,交脚坐,后有项光和靠背。佛座为矮莲座。圆拱龛,有龛座,无龛楣。覆钵之上有七重相轮,顶端宝盖象征天穹,阴刻北斗七星。此塔为现已发现的模仿印度覆钵塔的最早实例。

  11

  肃府本淳化阁帖明代

  肃府本淳化阁帖,明代,高27.434.5厘米,宽36.540.7厘米,厚58.9厘米。淳化阁帖是北宋王朝编印的我历史上第一部大型书艺法贴,集宋代以前书法艺术之大成。不幸的是,此贴印数不多且刻版即毁于火,所以流传的少量贴本,后成为稀世之珍。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封其第14子朱瑛为肃王,王府就设在兰州,同时赐他一部宋初拓印本淳化阁帖。肃王府一直视此贴为传代之宝,秘不示人。延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方由著名金石摹刻专家漫如玉张应召主持,采用陕西富所质量特优的铜磐石摹刻,历时七载,完成两面刻文的贴石144块。据我馆研究书法的秦明智徐祖蕃两位老专家考证,肃府贴本的前8卷,确系当年北宋宫廷刻版的原拓,今西安碑林所立贴石,即据肃府初拓本重摹而成,足见肃府本影响之大。这套刻石是如今尚存的时代最早质量最好保存也最完整的一部淳化阁帖刻石。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确认为家级文物,是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之外的另一宗镇馆之宝。贴石逼真地再现了包括王羲之王献之张芝钟繇锁靖及欧褚颜柳诸家在内的宋以前历代书法巨匠的精品,堪称我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同时,甘肃省博物馆还保留了一部明代翻刻的淳化阁帖拓本,被称阁贴的善本。

  12

  白马作笔西汉

  白马作笔,汉代,1972年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长21.9厘米,径0.6厘米,笔头长0.6 厘米。竹制笔杆,端直均匀,管状空,外表为浅褐色,包笔头处稍有收分,笔杆前端缚扎丝线并且髹漆。笔芯及锋呈黑紫色,外覆黄褐色狼毫。笔杆部有阴刻三字隶书铭文白马乍。作为文房用具,此笔制作精良,在汉代纸张出现,与简牍并用的情况下,书写工具的进步必然促进书法艺术的繁荣,刻铭之笔,物勒工名,尤显珍贵。

  13

  仪礼简西汉

  仪礼简,汉代,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简长5156厘米,宽0.50.8厘米。木简顺置于男棺盖前端,分木质和竹质两种,496枚,为甲乙丙三种版本仪礼九篇。具体内容是甲本为仪礼17篇的7篇,并有经记传,有简398枚;乙本仅存服传一篇和经记传,有简36枚;丙本仅存丧服一篇和经记,有简34枚。简长约5556厘米和51厘米,相当汉制2.4尺和2.1尺,是古籍记载当时抄写儒家经典的标准简长度。宽度约在0.5至0.9厘米间。正面打磨光滑。甲乙本四道编纶,丙本五道。每简正面书字一行,甲本每简容60字左右,乙本每简百余字,丙本为竹简,每简20至60余字不等。这是目前所见仪礼的最古写本,在版本校勘上有很高的价值,且书写工整秀丽,是汉代墨写隶书的上品。

  14

  医药简西汉

  1972年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计木简78枚,每枚长23~23.4厘米,一类宽0.5厘米,另一类宽1厘米;出土木牍14枚,每枚长22.7~23.9厘米,厚0.2~0.6厘米。简牍内容涉及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临床医学方面,有对疾病症状的描述和病名病因病理的记载以及治疗方剂。方剂有治伤寒逐风方治久咳逆上气汤方治金创止痛方治妇人膏药方治目痛方岁携等30多种,涉及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针灸科等。药物学方面,列举了100多种植物矿物药,并且详尽地记载了这些药物的制作剂型及用坦雀枝药方法等。针灸学方面记载了三里肺输泉水等穴位及用针方法禁忌等。

  15

  大般涅盘经·迦叶菩萨品之二卷唐代

  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品之二,唐代。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经文首尾完整,有木轴,细帘纹黄麻纸,加蜡砑光。是一部宫廷写经。首题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品之二,尾题大般涅槃经三十二。卷首下方题民三十二年十月,于右任敬观。该卷世及民字已见避讳。墨书楷体,其书法端正严谨,浑穆古峻,字字珠玑。

  16

  道行品法句经第三十八卷北朝

  北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卷高27.4厘米,残长641厘米,纸单张长46厘米。白麻纸泛黄,用隶书缮抄道行品法句经第三十八泥洹品法句经第三十九两品经文。前有剪截痕,仅存后半,起闻如前不,尾书一校竟。经文65行,每行16字至30字不等。末有题纪二则升十二年公元368年沙弥净明;咸安三年公元373年十月二十日沙弥净明诵法名起。记录了沙弥净明于升十年和咸安三年的两次诵经记录,是所知现存敦煌文献最早的经卷写本,书体显示了简牍书体向经卷书体过渡的字体特色,展现了经书体楷法初期的特有风姿。

上一篇:【解读】企业资格升级选择代理商的利益 下一篇:【反馈】李连杰死亡消息称8月27晚死亡 葬礼现场图曝光